猝不及防的行業(yè)大洗牌,已經(jīng)來了!
引入:從東風汽車推出“史上最強購車補貼”促銷,時間過去了一周。
在這一周里,不斷有新的對手被卷入大促行列,無論新舊勢力,補貼力度和花樣越來越夸張,甚至讓整個促銷似乎都開始充斥了一股悲壯的味道。
盡管這種烈度的價格戰(zhàn)來得猝不及防,也觸目驚心,但它其實可以說是個從一開始就早已被注定的結局。
很多人也低估了這次價格戰(zhàn)對**汽車行業(yè)的影響,它對已穩(wěn)固多年的汽車價格體系將造成極其劇烈的沖擊,很多產業(yè)、企業(yè)都要面臨一場巨大的挑戰(zhàn)。
猝不及防的行業(yè)大洗牌,已經(jīng)來了!
01全面之戰(zhàn)
截至目前,短短1周時間,加入各種大促的品牌車企已經(jīng)超過30多家。
從合資車,到自主燃油車,再到新能源車,從中檔車,到低**車,幾乎包括了在國內銷售的所有車企。
甚至很多之前完全不愁賣的新能源車系也都不得不加入進來。
從補貼和優(yōu)惠力度看,正如之前東風汽車那樣,降幅最大的是近兩年銷量不斷陷入崩塌的合資燃油車品牌,第三是自主燃油車品牌,第二是原本利潤就很薄沒有多少優(yōu)惠空間的新能源車。
很多燃油車,折扣打到了7折,甚至更多。
當然,不少高端豪車級別的優(yōu)惠也有十幾萬起步,只是相對原價降幅不如前者。
但無論哪一種,這種級別的促銷,基本上很多車企都會很難逃出賣一輛虧一輛的虧損局面。
我們之前也說過,對于這場有燃油車掀起的大戰(zhàn),圈內笑說是經(jīng)營得要**不活的燃油車企業(yè)的一次反擊,甚至是合資車掀桌子。
那為什么說這是一個無人能幸免的全面戰(zhàn)爭呢?
因為它對**原本汽車行業(yè)的價格體系,造成前所未有的重大沖擊。
而且這絕不是一時半就會能修復的。
這么多年來,汽車ABCD等級區(qū)別的不僅是車輛的長寬物理外觀,還是價格體系的低中高端分層。
很多廠商在設計生產的時候就默許了什么等級大概對應什么配置以及價格。
但現(xiàn)在,B級的車賣到了A級的價格。
那原本A級的價格怎么辦?
同樣,原本C級的車跟B級原本可能配置相差不大,但現(xiàn)在B級向下邁了一大步,C級更加沒有性價比,怎么辦?
還有,原本同等級別,同類配置的車,A車企大降價,B車企敢不跟嗎?
就好比一個路口,大家都在堵車,前面有人走了一截,后面的車必然會跟上,你自己如果不跟快一點,必定很快就會有車別過來竄到你前面,讓你干瞪眼。
很顯然,這將會是一個汽車行業(yè)誰也不能逃避的全面戰(zhàn)爭,即使是3月大促結束,后面很難能停下來。
因為,擺在他們面前的,還有供需失衡,以及消費力缺失的嚴重問題。
國內的汽車市場一直是買方市場,別看有些新能源車系經(jīng)常都要排隊等提車,但總體是供遠大于求的。同時汽車作為耐用品,一般買了5-8年輕易不換車。
更重要的是,這一次的大促導火索之一,比國五標準要嚴格30%以上的國六B標準倒計時窗口。
而截至1月末,國內廠家和經(jīng)銷商庫存降到333萬臺,庫存天數(shù)至少64天,其中絕大部分都擠壓在了經(jīng)銷商端,這其中,有多少是非國六B標準的我們不知道,但可想比例不會低。
其中最慘的是合資品牌,經(jīng)銷商綜合庫存系數(shù)為1.8,環(huán)比上漲68.2%,同比上漲23.3%,庫存深度超過了兩個半月的品牌有路虎、捷豹、東風本田、一汽大眾。
而在2月份,全國的汽車產銷量中,又多出了幾十萬輛。
1-2月份,全國乘用**存預警指數(shù)繼續(xù)在高位,尤其市場占比最大的自主品牌,環(huán)比上月提升了10.4個百分點。
這無不說明,汽車的庫存壓力,真的不小。
而國六標準在7月1日就要實行了,窗口期只剩下4個月。
但另一方面,現(xiàn)在經(jīng)濟還需要繼續(xù)提振,目前原本消費者兜里也沒多少個,消費也是有心無力。
看看我們的CPI,2月只有1%,對比西方動不動6個點往上的通脹,我們的消費欲望差別也真的很大。
所以國內的汽車的存量競爭,烈度可想而知。
02全面之戰(zhàn)早已注定的結局
為什么說這次價格戰(zhàn)是一個早已被注定的結果?
很簡單,兩條線。
一是新舊能源利用體系切換的時代要求。
各國**都在相繼出臺停產燃油車的政策,不能跟上新能源步伐的車企終將被淘汰。
全球多國禁售燃油車的時刻從2025年將開始集體進入窗口期,留下來給傳統(tǒng)燃油車企轉型時間原本越來越少。
在我國,除了海南,其他省份地區(qū)沒有明確禁售燃油車時間,但在逐步限制燃油車方面的政策力度不小,出了部分地區(qū)限牌,還有更嚴格的尾氣排放標準。
這一次的大促導火索之一的國六B標準倒計時窗口。
而過去三年,在全球**蔓延,地緣局勢加劇的大背景下,車企的經(jīng)營又遭到巨大沖擊,汽車需求也受到嚴重影響,部分品牌被淘汰無可避免。
再加上,歐美上百年的汽車工業(yè),本土的普及率已經(jīng)飽和,品牌也早已走向全球,但在當前的地緣局勢變化下,全球的市場蛋糕又受影響。
那么,燃油車的衰退命運,已屬必然。
即使是在汽車普及率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的我國,近幾年汽車銷量也出現(xiàn)明顯放緩,只是在新能源車井噴的勢頭下讓人覺得沒什么問題。
另一條是國產新能源車崛起。
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從幾個點到3成以上,僅用了小幾年的時間。
這個時間,對新能源車來說可以做出很多事情,推出很多新的車型。
但對燃油車企來說,這個時間還不足以能夠做出足夠的應對反應。
畢竟這是一個新舊技術體系的變化,遠不是造“1個鐵皮箱+四個輪子”那么簡單。
所以,政策限制、供應過剩、需求不足的大環(huán)境下,燃油車只能淪為處處被動,處處挨打的局面。
其實,拋開政策因素不同,燃油車和新能源車之間都勢必有一戰(zhàn)。
新能源車從興起的那一刻起,一上來就是各種卷,卷性能,卷車駕駛體驗,卷外觀配飾,以及最重要的卷價格,天生就是好斗的新生派。
相對來說,傳統(tǒng)燃油車更像是不思進取吃老本的老地主。
一邊是老態(tài)龍鐘反應遲鈍又尾大不掉的燃油車。
一邊是積極進取行動敏捷又輕松上陣的新能源。
這還怎么競爭?
不過,對于燃油車的命運,我們可以感到唏噓,但其實也不必要覺得什么恐慌,新舊替換,適者生存本就是市場競爭環(huán)境良心循環(huán)的表現(xiàn)。
甚至,我們或許還應該感謝,感謝燃油車曾經(jīng)所作的貢獻,感謝競爭,如果沒有燃油車的這一波決絕的大降價沖擊,我們買車可能不會有那么便宜了。
但另一方面,盡管我國的汽車滲透率潛力還有很大,但這幾年的總銷量也看到了,當前的汽車市場依然是存量博弈。
新能源車的井噴式放量,只是以取代燃油車為代價,總體市場的增量空間并沒有顯著增加。
我們也要思考,現(xiàn)在的新能源車陣營,真的需要那么品牌勢力嗎?
畢竟同屬各種高科技**體,有高技術門檻,但又是低頻的耐用品,這樣的屬性,天然不會可能長期有大量的競爭者存活下來,即使有,二八兩級化的馬太效應也會極其明顯。
好比手機產業(yè)。
那么未來淘汰掉燃油車的新能源車,會不會也像現(xiàn)在的手機產業(yè)一樣,競爭到最后,只留下少數(shù)真正能打的品牌。
這個結果,或許也是個必然。
如果那樣,存活下來的那一批會是誰?被淘汰的的那一批,又該何去何從?
可以預見,無論以后這種局勢如何演變,這一次汽車業(yè)的全面之戰(zhàn),都必將被濃墨重彩地載入**汽車銷售史冊,被作為未來行業(yè)反思一個非常重要的教材。
03潘多拉魔盒被打開
這一波激烈的價格大戰(zhàn),必將引起一連串非常重大的影響。
而且如同打開潘多拉魔盒,再也難合上了。
除了價格體系的重構,還有加速行業(yè)的大洗牌。
且不說這樣的價格戰(zhàn),地方財政的補貼力度也很大,而且其他行業(yè)看到汽車給這么大的補貼會怎么想。
單說車企這塊,本來絕大部分的車企利潤就很薄,一臺再補貼幾萬,絕對要傷筋動骨。
在國內,約40%的汽車價格不到10萬,70%的汽車價格在20萬以下,絕大多數(shù)在這個位置的品牌車要么凈利潤率只有幾個點,要么長期處于虧損狀態(tài)。
尤其中低檔的車,基本是貼著**在賣,那么被迫大降價,誰能扛得???又有幾個能跟價格跳下來的B級車競爭?
更嚴重的,經(jīng)過這樣一搞,消費者的胃口就吊起來,就很容易形成印象,以后就要錨定5萬就能買A級,12萬就能拿B級車,二十多萬就能開BBA。
再多,就要等等了。
那以后沒有這樣的補貼了,車企如何說服消費者接受回原來的價位?
等等**,就是這樣被慣起來的。
另一方面,這一輪價格戰(zhàn)下來,二手車市場怎么辦?
原本大家都認為燃油車保值,但現(xiàn)在這樣搞,誰還信?
其實這兩年二手車價格就不斷走低,同樣也積壓海了量的之前高價接手的二手車。
現(xiàn)在,這些二手**存怎么辦?
很多前一兩個月才買的車主,怎么辦?
而以后,企業(yè)想要維護品牌溢價,只會更難,可能只能像手機那樣,走性價比路線了。
除非能做到像蘋果那樣技術創(chuàng)新獨步天下,得到用戶的認可。
但,誰又能做到呢?
本文由小編網(wǎng)絡轉載而成,原文來源:http://www.techweb.com.cn/viewpoint/2023-03-13/2922367.shtml,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小編,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cxzzxj.cn/133142.html